top of page

MINAS GERAIS/米那司杰莱斯

  • Foto do escritor: CN2BR
    CN2BR
  • 13 de dez. de 2023
  • 13 min de leitura


巴伊亚也许是巴西的灵魂,但米那司杰莱斯却是巴西的心脏所在。没有任何一州比米纳斯更富诗意。只有亚马逊比它更与世隔绝,也只有圣保罗人口较其众多,而在风土人情方面,也只有巴伊亚能望其项背。

 

         米纳斯堪称巴西巨人,面积足足有352,200平方里(587,000平方公里),是巴西第五大州,人口一千五百万人。

 

         米纳斯的地形崎岖而孤立。它的中央平原沿着州界一连串峭壁陡然突起,一度曾浓阴密布,但如今只留下崎岖的地表。米纳斯的原意为【矿区】(mining),其矿产相当丰富,有黄金、钻石、铁以及各种矿物,运销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州内许多古老市镇的街道仍被矿石末染成粉红色,而河流中也掺杂着红色的矿石末。

 

        米纳斯人(mineiros,亦有矿工之意)性格与众不同,是巴西最独特的民族。尤其在风土人情上,米纳斯人与奢侈浪费的里约人和勤俭的圣保罗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米纳斯相当顽固,极富责任感,谨慎、多疑、不轻易流露感情、工作勤奋而节俭。

 

        米纳斯人一向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他们不但细心保护教堂中历史悠久的巴洛克式音乐盒,并且对家族的祖传古玩,也都藏之阁楼,而代代相传。圣约翰王镇(São  João  del  Rei )的居民至今保留其传统音乐,连十八世纪时的乐器都保管得好好的,每逢耶稣受难周(Holy  Week)时,还用来演奏传统的巴洛克管弦圣曲。

 

        然而米纳斯人的性格是保守、进取兼具,尽管他们以拥有巴西保存最好的殖民时代城镇而自豪,同时仍兴建了全国第一座计划都市-贝罗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意为美丽的地平线)。此外,由前总统尤塞里诺-古比切克(Juscelino  Kubitschek)率领的一群米纳斯人,建造出巴西新都----巴西利亚(Brasilia).

 

       米纳斯人的传统主义精神,起端于殖民时代的与世隔绝。米纳斯杰莱斯是直到西元1698年黄金热发生之初才建立的。而直到十九世纪,对外唯一的交通仍靠

 

      由于地形上的全然孤立,因此米纳斯人自己开发出本地的农村和木材工业。米纳斯人多才多艺,天赋很好,使得他们与其他巴西人更是不同。而那些天赋还包括了民主的理念。法国旅行家圣希乐瑞(Saint Hilaire)曾描述道: ´´在米纳斯几乎没有高高在上的主子。地主常与奴隶并肩工作,可不像巴西其他的贵族地主.``米纳斯名诗人卡罗斯-杜鲁蒙德-安德拉德(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也说过: ´´米纳斯从不会,也永远不会有独裁者。``

 

           

 

                

                     黄金和钻石热

 

 

       十八世纪时,米纳斯杰莱斯的黄金,在世界贸易市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西元1700年至1820年间,米纳斯共开采了一千两百吨的黄金,是当时全世界总产量的八成。米纳斯的富裕可想而知。十八世纪一位旅行者曾描述道:´´这个金色风暴的本质,充满了疯狂。采矿者和卖主,让他们的奴隶穿金戴钻,而家里陈设的家具,非银即丝,连他们的情妇也是珠光宝气。``

 

        钻石商约翰-费南德斯(Joao  Fernandes)曾为他心爱的女奴爱西卡-丝娃(Xica  da  Silva),开辟了一座人工湖,并为她建造了一艘葡萄牙式的船,因为´´爱西卡不曾看过海洋,也从未乘船遨游七海。``

 

        甚至有些奴隶,还因为偷挖金矿而致富。有一位非洲部落的酋长(传奇人物)契科瑞(Chico  Rei),他曾誓言要在新世界赢回他的王冠,他确实做到了。他赚取大量的黄金,买回他个人的自由,以及同胞们的自由。

 

        米纳斯的黄金热也传到海外。产自黑金市(Ouro  Preto)账房之家(Casa  dos  Contos)的金币,到处流通。然而,葡国的君主却不知如何善加运用这笔财富,只是一味的挥霍无度。

 

        巴西的黄金热潮到了西元1728年,被钻石所取代。葡萄牙基于前车之鉴,下令不准一般采矿者染指帝如卡(Tijuca)的钻石矿,而派出一名总督和警卫部队来执行这项法令。而此项措并未能奏效,因为像保罗-费南德斯一辈的总督,与走私者官商勾结,而且钻石所带来的财富和繁荣,仅仅是昙花一现。

 

 

 

    

                            黑金市

 

 

        虽然财富已经烟消云散,却留下了艺术宝藏。今天黑金市是保存传统艺术最丰富的地方。这个城市距米纳斯杰莱斯州首府贝罗奥里藏特60里(100公里),是当年黄金热潮的中心。最早原名´´富村``(Vila  Rica),自大西洋海岸的大批探险家曾到这里找黄金和奴隶。他们在村子附近找到一块黑色的矿石,等到将样品送回到葡萄牙一鉴定,才知道是黄金,矿石表面的黑色是含有氧化铁的泥土。于是富村就改名为´´黑金市``(Ouro  Preto),黄金热也从此展开。

 

        到了西元1750年,黑金市已有八万人口,比当时纽约的人口还多。接着,耶稣会教士也来到此地,并带来欧洲的思想及艺术理念。他们用金矿筹来的钱,建造了教堂,并坚持采用巴洛克式建筑设计。

 

        今天,黑金市巴洛克式的艺术和建筑独步整个巴西。市内的五家博物馆和十三间教堂,零星座落在低平的小丘上。配上童话书里才见得到的小木屋,使得整个黑金市活像格林兄弟(Grimm  Brothers)童话集中的小镇。联合国世界科教文组织(UNESCO)在西元1981年宣布,黑金市为一座´´世界文化纪念碑``(a  world   cultural   monument)。

 

        黑金市的市中心,是宽广的拔牙者广场(Praca   Tiradentes)正好面对着不信任博物馆(Inconfidencia   Museum)。这个圆石广场史记斑斑。西元1792年爱国者约亚金-西瓦-沙维尔(Joaquim  da  Sliva  Xavier,  昵称 Tiradentes,意为拔牙者)被砍下来的首级,曾在广场上高悬示众。沙维尔与他的六个同党策动巴西独立,但事机败露,而遭处决。

 

        博物馆原为市政厅,现在则以其艺术历史收藏闻名。当年处决沙维尔的刑具就陈列在馆内,令人触目惊心。旁边还陈列一份死刑判决书的副本。沙维尔当年数名同党的尸首就埋在博物馆一楼的石板下。

        

        博物馆的另一个展示室中,展出黑金市另一个殖民地时代的英雄,伟大得建筑师及雕塑家安东尼奥,法兰西斯哥,里斯本(Antonio Francisco Lisboa)奇特,精致得木雕作品。这位艺术家有个小名,叫做阿雷贾迪纽(Aleijadinho),即(小残废)之意。因为在他中年时代,曾今感染疾病以致双手再也握不住东西。他最杰出的作品就是生动感人得《柱子的耶稣》(Christ at the pillar).

        

        在令人印象深刻得卡莫教堂,以及博物馆附近得圣艺品收集处,可以看到更多阿雷迪纽的作品。这座街角得建筑物,原先是在1766年由阿雷迪纽得父亲曼奴埃,法兰西斯哥,里斯本所设计。到乐1770年,工程进行一半时,更改设计,将钟楼嵌进了主墙,并在大门上加装一道华丽的拱道。这些改变,成功得融合了传统建筑艺术以及阿雷贾迪纽所倡导得巴洛克艺术的精神。教堂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大门入口上方,那些阿雷贾迪纽精心创作得 籫花体石雕,以及高耸得天使雕像。

       

        紧邻教堂的是由信徒所捐献得丰富圣艺品收藏。伴着装饰得手稿以及金碧辉煌的神案,阿雷贾迪纽的木雕作品显得相当突出。还有一块上面写着(圣克里蒙)得骨头,在玻璃金棺中诡异得摇晃着。

       

        从卡莫教堂西走三个接口是座琵拉圣母大教堂。外表虽然简单,规模拘谨;但里面却拥有黑金市最华丽炫目得巴洛克珍藏。这些珍藏部分是雕刻家法兰西新哥,沙维尔,布里托得杰作。而教堂得墙上雕刻有呈现出玫瑰般笑容得圣徒和天使。他们的衣服,承托金箔构成得背景,令人目眩神迷。传说当年粉刷装饰琵拉教堂时,在其彩漆中总共掺入了182磅(400公斤)的金粉。

       

       而在附近得黑金市罗莎利欧圣母教堂,却正巧相反。这座教堂外面宏伟华丽,但内部却几乎毫无看头。他是由一群奴婢所建,不幸他们得钱只够顾到这座教堂得外观。但它得外表相当惊人。那凸起得墙,曲折有致得外观,以及造型优异的钟楼,在在都使得罗沙欧教堂成为巴西巴洛克建筑这讴歌最巨大得纪念碑。

     

       拔牙者广场后方得圆石路上们还有两座博物馆。一家叫做账房博物馆,位于陡峭得罗洽湖滨路得底部。在黄金热潮时期,它曾是国税局所在。现在展示着多种金币,以及令人叹为观止得精密铸造技术。而街尾则矗立着矿冶学院博物馆。馆内的宝石,矿石,水晶的收藏量,居世界之冠。

    

        拔牙者广场东边有一座阿雷贾迪纽的建筑杰作,是圣方济教堂的珠宝盒礼拜堂。教堂本身巴洛克式得线条与罗沙欧教堂极为相似,而正门上方精彩绝伦的雕塑,也仿佛是卡莫大教堂得续笔之作。教堂内部还有珍贵的阿雷贾迪纽的稀世木刻石雕。他那高度的米那司巴洛克艺术表现在雕像,杏仁般得眼,肌理精致的胴体,以及褶皱的长袍上,真令人叹为观止。教堂的天花板和壁画均是曼奴埃,哥斯达,阿泰德所画。圣方济教堂东面两条街之外,九是教堂兼博物馆的孔塞桑安东尼奥迪亚斯,是黑金市为纪念阿雷贾迪纽所建造得。这位一代宗师的遗体,就埋在教堂边厢神枱旁的木牌下。其后得展览室展出他的木刻石雕和记载他生平事纪的文献,以及他生前得习惯阅读的圣经和 弥撒用书。

                                                                  

 

 

                                                   玛丽安娜

      

         距黑金市7里(12公里)之外,有一座别具风味的殖民小镇,名叫玛丽安娜,九是名画家阿泰德的出生地。这里得双子教堂卡莫和圣方济,以及壮观的升天圣母大教堂被灰暗的色调和阿泰德大胆丰富的艺术所表现出的混血人外型效果淹没。最值得一提得作品是《圣方济得情与》。

         

         阿泰德的遗骨埋在卡莫大教堂后方得一具木架下。这个教堂还以其大风琴闻名,那架风琴是与1720年造与德国,而以骡子从里约驼来此地。如今每个月还定期举行音乐会。

           

        大教堂背面是玛丽安娜的迷宫式圣艺博物馆,这里有米纳斯杰来斯最丰富的巴洛克绘画与雕刻收藏。

                                                    

            

 

                                                 贝罗奥里藏特

         

         1897年之前,黑金市一直是米纳斯杰来斯的首府。当时米纳斯的执政者首创巴西第一个设计都市,将首府迁移至此,也九是贝罗奥里藏特。这个繁忙的都会与黑金市比起来,观赏价值不多,但却是游览附近名胜古迹的良好落脚地点。

在本普哈地区,巴西二十世纪的首席建筑家奥斯卡,尼么亚设计了圣方济教堂。这座教堂曲折起伏的屋顶及蓝色得屋瓦,配上巴西最有名的现代艺术家——康迪多,波蒂纳利所绘制的圣方济肖像和十四座耶稣受难像。

 

         

        贝罗奥里藏特以北14里(23公里)处,有一个丛林密布的小山,叫萨巴拉,也是一座外观奇特的小教堂—零的圣母教堂,经管外表不起眼,但教堂内部的装饰却十分富丽堂皇。几乎每寸墙壁或天花板,都布满了精美的木雕,金箔,灰暗神秘得圣经故事图画,以及精致且富东方色彩的金色设计。其远东风味反映出了葡国耶稣会教士东游的经验。

 

         离这座教堂数街之外,是萨巴拉较大的一座教区教堂,名为孔塞桑圣母教堂,这也是一座瓦砖其外,金玉其中的建筑,堂内处处可见浓厚的东方色彩,尤其是圣器收藏室那扇雕满布的大门。

 

        萨巴拉主要得广场边,矗立着一座与背景极为不相称得教堂黑金市罗沙利欧圣母教堂。在过几条街是珍贵得卡莫教堂,这里也是阿雷贾迪纽作品的收集所。包括复杂的滑石雕刻玩偶,浅浮雕的门饰,一对肌肉膨胀的男性躯干木雕,身体上浮现一条条的血管,栩栩如生,是用来支撑唱诗班华丽厢楼的。

 

 

 

                                  钻石镇

 

        贝罗奥里藏特之西,在平坦直翅巴西利亚的大道旁,有一座小村落。很多人认为它的景色与历史古迹,可以与黑金市相提并论,那就是钻石镇(Diamantina)。

 

        钻石镇和雨量稀少的色当(Sertao)交界,四周环绕着石遍布的平原中突起的铁红色山丘。白色的小木屋和教堂沿着不规则的坡地排列而下,形成一木质的侧面斜坡。

 

       钻石镇曾是大钻石商约翰-费南德斯和他的爱奴爱西卡-丝娃所住的地方。爱西卡的庄严住宅,就位在伊斯兰狼广场,那里座落着卡莫教堂。教堂的天花板都绘制有暗色的圣经故事巨画,这些画是十八世纪米纳斯名画家的杰作,包括荷塞-索阿雷斯-阿劳诺(Jose  Soares  de  Araújo)。他在卡莫教堂,以及近邻的安巴罗教堂(Igreja  do  Amparo)之作品,画风令人忆起阿泰德。

 

      色彩缤纷的罗莎莉欧圣母教堂(Nossa  Senhora  do  Rosário),与卡莫教堂有一街之隔。完全由奴隶建造,连教堂里的木刻圣像都是黑色的。教堂外面附近一株大树的树根,弄裂了教堂的木质十字架,如今只能隐约看出十字架的横木和尖端。当地人传说,曾有一个黑奴涉嫌盗窃而被就地正法。临刑前,他高呼无辜并告诉旁观者说:´´会有神迹在此发生,以证明我的清白。``  话才讲完,十字架上忽然长出嫩芽,并迅速钻入地下,而形成了着株奇形怪状的大树。

 

      钻石镇上的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也离广场很近。这所图书馆,以其外表的花稜窗(用精细木工雕刻出的巨型窗架,覆盖整个二楼阳台)闻名。数条街之外,在直路(Rua   Direita)上一个豪不起眼的住所,就是巴西很重要的总统尤塞里诺-古比切克的出生地,他也是巴西利亚的创建人。附近有一座光荣之家(Casa  da  Gloria),着对蓝白相间的木造建筑物,中间以一条木质的窄桥连接,当年是皇家派驻钻石镇总督的官邸所在。

 

      

 

 

           

                        贡戈纳斯甘波

 

 

        米纳斯杰莱斯的东部,在经济上要比干燥的色当,发展程度高,同时也是晚期巴洛克艺术孕育的摇篮。贡戈纳斯甘波(Congonhas  do  Campo),距离贝罗奥里藏特80公里远,阿雷贾迪纽最著名的两大雕刻巨作,都收藏在此。其一为十二座真人尺寸的《先知圣像》(The  Prophets)。这些圣像都放置在马多辛纽斯仁慈耶稣大教堂(Bom  Jesus  do  Matozinhos  Sanctuary)外的空地上;  其二为六十六尊代表着《耶稣的受难》(The  Stations  of  the  Cross)的上等木雕,陈列在附近一系列的花园小教堂里面。

 

       《先知圣像》是用整块滑石雕成,与人的感觉是冷静、灰涩而严肃。他们的造型、姿势和服装,也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气质,仿佛作者当年纯然以感觉想象下刀,而脱离了现实生活。

 

       《先知圣像》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相反的,《耶稣的受难》却显得生动而富感情。其中的耶稣像,其杏仁状的双眼,半张的嘴,苍白的皮肤,血管清晰可见,和运动员似的结实肌肉,就像闻名的《神圣的寿衣》(The  Holy  Shround)一样,令人难以忘怀。而那十二个门徒,在他们劳累的面孔上忧形于色,可能是参考当地居民的面孔和表情所雕刻而成,因为他们看起来,真像十八世纪的一群陪审团。

 

       由贝罗奥里藏特再往东行135公里就到了约亚金-西瓦-沙维尔(Joaquim  da  Silva  Xavier)在西元1746年出生之地。这个小镇,顺理成章的被称作迪拉甸德斯(Tiradentes,拔牙者),是米纳斯杰莱斯最具殖民时代风味的小镇。在粉红色的石板路上,偶尔还有马车经过。小镇上色彩明亮的百叶窗配上蕾丝花边的窗帘,令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感。

 

       宽广的多雷多神父博物馆(Padre  Toledo  Museum)展示有当年的家具摆设和宗教艺术。附近是雄伟的圣安东尼奥教堂( Igreja  de  Santo  Antonio)。这所教堂正门的石刻又是阿雷贾迪纽的杰作。教堂里面还有一具十八世纪的风琴,是玛丽安娜镇上那一具风琴的姐妹品。

 

 

 

 

                            圣约翰王镇

 

 

距离提拉丹特斯镇只有13公里远的,就是繁忙的圣约翰王镇(São  João  del  Rei)。想到此镇,搭乘嘎嘎作响的观光火车,是最好的方式,那种仿佛时光倒流般的经验,会令人回味不已。整个圣约翰火车站(São  João  Station)已变成一所收藏品琳琅满目的博物馆。笨重的红黑二色保德温(Baldwin)火车头,有些制造年份可追溯至西元1880年。它们被排列在圆形库房里,就好像环绕在圣诞树旁的超大型玩具一样。木质窗格的客车厢,配上白瓷的设备和云母的窗户。维多利亚式的车站建筑显得那样的洁净而真实,入耳的尽是刺耳的汽笛声和火车的引擎声。

 

       这个镇的教堂数字和旅馆一样都是七所。卡莫教堂( Igreja  do  Carmo)令人回忆起黑金市的巴洛克经典之作。附近的琵拉大教堂(Pilar  Cathedral),外表坚固、结实,而内部的天花板和墙壁装饰得富丽堂皇。

 

      但最值得圣约翰王镇骄傲的,是圣方济教堂。这栋建筑结构匀称,钟塔浑圆,被认为是阿雷贾迪纽最成熟的建筑巨作。教堂前有两排棕榈树通往堂前一片优美的空地,空地上还有雕刻的栏杆和宽阔的台阶。

 

 

 

                        巴西的巴洛克艺术

 

 

        巴西丰富的巴洛克艺术和建筑传统,是拉丁美洲之旅的动人奇景之一。不像充斥在许多拉丁首府大道和广场上的庞然建筑物,巴西早期公共艺术建筑的遗迹都相当鲜明、华丽而且生动活泼。

 

        十八世纪时,巴西的巴洛克运动拥有三个主要的中心据点,首先出现于萨尔瓦多,接着移往里约热内卢,最后在米纳斯杰莱斯登峰造极,达到顶点。

 

       在巴伊亚殖民地大力推动巴洛克艺术的耶稣会教士,向来以胸襟开放,敢于接受崭新的观念和当地的潮流而闻名。他们相信,尽管巴洛克艺术在欧洲被指为´´俗丽不堪``,但其丰富的装饰和曲线,却能引发印第安人和其他教徒的敬畏之心,而这些人正是众多的巴西信徒。

 

      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一副印第安人面孔的圣徒、大把成串的热带水果和摇曳生姿的棕榈树,这类属于巴西本土的主题,也逐渐出现在巴伊亚的装饰艺术上。这要比起萨尔瓦多殖民地时代风格的大教堂,以图画和木雕来表现古老圣经故事的装饰方法,已经是大共其趣。

 

      而在里约热内卢,对巴洛克的体验却并不那么强烈,因当时它的地位还次于总督府所在的萨尔瓦多。里约巴洛克趋势的最佳实例是庄严小巧的奥特罗格罗莉亚教堂( Igreja  da  Gloria  do  Outeiro)。

 

       巴西的巴洛克艺术发展,在米纳斯杰莱斯达到最高峰。米纳斯的巴洛克建筑数量不多,却都令人印象深刻。曾经贵为米纳斯州首府的黑金市。虽然没有大教堂,却已成为一座闻名的博物馆城。

 

       以曲线取代直线,是米纳斯人巴洛克建筑的奥秘所在。最道地的列子就是黑金市。完全以曲线构成的黑金市罗莎莉欧教堂(Rosario  dos  Pretos  Chapel)。这栋建筑的正面是浅浅隆起的凸面体,两旁有优雅精致的钟楼曲线;  教堂内部是一个椭圆形的本堂,门和窗都刻意加上拱状的框框。

 

                                一个人的杰作

 

 

        米纳斯的教堂之所以能具有惊人的艺术统一特质,乃因所有的教堂都出于一人之手,即安东尼奥-法兰西斯哥-里斯本(Antonio  Francisco  Lisboa,生于1730年,卒于1814年)。这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奇才,是葡萄牙工匠和黑人女奴产下的私生子。他是极端个人主义的雕刻家和建筑大师。

  

        命运多岐的里斯本,由于一种疑似关节炎的痼疾,使他在中年时双手再也握不住东西。尽管如此,他还是把榔头和斧子绑在手腕上,继续创作。在这段残而不废得期间,他在米纳斯杰莱斯州的东部的贡戈纳斯甘波,完成了许多永垂不朽的杰作,包括十二座《先知圣像》(Old Testament Prophets)的滑石雕像,以及多达六十六件的《耶稣的受难》(Stations of the Cross)木刻作品。

       里斯本又名阿雷贾迪纽,绰号叫“小残废”,灵活运用他从书本上和教士处得来的欧洲巴洛克观念并加以发扬光大。他的第一项成就就是黑金市的卡莫圣母教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最出色的设计是直接由平整的棕色正面衍生出两座优雅的钟楼。此外,还有巨大坚实,费心精雕而成的门廊,其上有曲折的线条和花哨的图案。

       阿雷贾迪纽接着又尝试将整个巴洛克精神,结合与黑金市的圣方济教堂(São francisco Chapel ).这座教堂和位于圣约翰王镇(São joão del rei),那座规模较大的圣方济大教堂(Igreja de São Francisco),都是阿雷贾迪纽的呕心杰作。这两座宗教建筑都以优美的曲线为设计焦点,连圣方济教堂内空地上的回廊都采用极为优雅的(S)形弧度。圆形的窗户上也镶嵌着富线条和阴影的花式木刻。此外,在门窗四周都装饰有精雕细琢的曲线图案。

     这两座教堂,在阿雷贾迪纽的精心设计之下,成为代表巴西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作,即使放眼全天下,也是举世无双。

 

 


 

 
 
 

Comments


fbicb site logo (1).gif
ICB2221.gif

Sede Administrativa 行政总部

Av. dos Andradas, 367 , Edificio Central- Centro,Belo Horizonte - MG, Brasil, 30120-010

info@fbicb.org

Sede Executiva no Brasil 巴西执行总部

Rua Palona, 286 - Vela Sonia, São Paulo - SP, Brasil 05819-010

brasil@fbicb.org

Sede Executiva na China  中国执行总部

Address:    Room1001, Building 6, Lane 308 Xu Min Road    
Shanghai ,201702, P.R.China

china@fbicb.org

bottom of page